萬 佛 湖
萬佛湖位于安徽省舒城縣境內(nèi)。相傳湖畔石壁之上有一奇石神似觀音臨湖,湖中漂動眾多小島栩栩如佛子,宛若“諸佛拜觀音”,萬佛湖由此得名。
萬佛湖沿湖幾十處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,如萬佛石林、摩牙石刻、幽谷新月、龍柏山道、釣魚臺、觀音洞、人頭馬、翠竹嶺、白鷺洲等。環(huán)湖皆山,群峰聳立,翠綠、清藍、淡灰,層次分明,綿延百里。
萬佛湖是國家AAAAA級旅游區(qū) 、中國首批“國家水利風景區(qū)”,曾獲“全國部門造林綠化400佳”的光榮稱號和安徽省“九五”旅游接待貢獻獎。
萬佛湖風景區(qū)離舒城城區(qū)大約22公里!萬佛湖原名龍河口水庫,是一個完全由人工建造的水庫。該景區(qū)風景優(yōu)美,地理位置優(yōu)越。有大大小小幾十個島嶼。
萬佛湖風景區(qū)是以萬佛湖為中心的湖泊型觀光風景區(qū)。景區(qū)面積299平方公里,湖面50平方公里,湖岸周邊205公里,庫容9.3億立方米。
在淡藍色飄渺的遠山中,有一座景色秀麗的龍眠山,北宋大畫家李公麟曾在此息居作畫;湖北岸是大梅山,梅山東北坡原有梅仙祠和梅仙洞,相傳漢代南昌尉梅福辭官后,隱居此處,于山間石洞修成正果,羽化而登仙。栲栳山,是三國名將周瑜先祖安息之地。
沿湖幾十處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,如萬佛石林、摩牙石刻、幽谷新月、龍柏山道、釣魚臺、觀音洞、人頭馬、翠竹嶺、白鷺洲、湖濱沙灘游泳場等似一顆顆璀璨的明珠,交相輝映。環(huán)湖皆山,群峰聳立,翠綠、清藍、淡灰,層次分明,綿延百里。湖濱浴場,沙灘廣闊平坦,四周翠樹環(huán)抱,芳草茵茵,是天然的游泳、沙療、日光浴的好場地。
是舉世聞名的淠史杭水利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。環(huán)湖皆山,波光瀲滟,水面開闊,一碧萬傾,港叉曲折,綠島浮動。這里有被稱為世界第一的人工土壩、萬佛石林、摩崖石刻、幽谷新月、文家墩和龍王樹新石器遺址、梅山曉煙、龍柏山道、左慈釣臺和觀音洞、人頭馬、翠竹嶺、白鷺洲以及雄偉壯觀的梅嶺電站、溢洪道、牛角沖進水閘等幾十處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。她集山、水、泉、石、崖、池、洞、林、花及水利設(shè)施,文化遺址于一體。旅游資源基本類型達51種,其中:地文景觀類6種,水域風光類4種,生物景觀類4種,古跡與建筑類25種,休閑知健身類9種,購物類3種。景區(qū)風情多彩多姿,農(nóng)副產(chǎn)品豐富,風景與農(nóng)林茶田融為一體,資源實體體量巨大。
萬佛湖位于舒城縣中部,距省會合肥80公里,距滬蓉高速、合九鐵路60公里,距南京、武漢等城市為3個小時左右車程。萬佛湖原名龍河口水庫,它建成于二十世紀六十年代,水面面積50平方公里,容水量9.03億立方米,湖岸線205公里,是舉世聞名的淠史杭工程重要組成部分、皖西五大水庫之一。因其水的源頭來自風景秀麗的萬佛山,故命名為萬佛湖。
大梅山
大梅山,是漢代南昌尉梅福隱居之地,山上梅福洞尚存。在這里你可體驗一下這位辭官不做的先賢洞穴崖居的生活情景,想象他羽化升天的境界。西去里許,有一處奇石景觀,臨湖巖石因風雨剝蝕,形成奇特景象,有象鼻石、人頭馬、神龜望月和釣魚臺等。欣賞大自然賜給萬佛湖的這些瑰麗的寶藏。
乘游船東去,是瓦礫山、葉墩遺址所在地,在那里你可訪古探微,尋找我們祖先當年捕魚狩獵、刀耕火種的痕跡,感嘆萬佛湖的蒼桑歷史。
西湯池
船靠三江碼頭,其東南方向就是名震遐邇的西湯池溫泉了,那里有桐城派古文大家戴名世的《溫泉記》碑刻美文,還有仙米尖、仙人橋、五龍廟、鏡子石、情侶峰、蓮花峰、獅子石和龍?zhí)逗戎T多勝景。但你更應(yīng)該盡情地享受一下高熱氡礦泉浴的舒坦和美妙。
夜幕下的萬佛湖,朦朧神秘,你可以踏月水濱,坐石臨風,聆聽那如歌如訴的濤聲,回味那“斬蛟除害,造福蒼生”的優(yōu)美傳說,它會把你帶到悠遠的遐思遙想之中。
萬佛湖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良好,湖汊港灣縱橫曲折,林木水草茂盛豐盈,是各種禽鳥棲息之地,造就了野鴨渚、雉雞塢、白鷺洲等自然景觀,每當“寒波淡淡起”,便看到“白鳥悠悠下”,使你有置身于“海闊憑魚躍,天高任鳥飛”的境界。
萬佛湖島嶼林立,各顯姿態(tài),有的如綠龜浮背,有的如鰲魚出水,有的似紫燕剪水,有的似牛臥淺灘。已開發(fā)的有金海岸、燕子島、桃花島、芙蓉島和徽萃山林等多處,已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觀點亮點。
火山巖
萬佛湖還是大別山(六安)國家地質(zhì)公園的重要組成部分。在距今約1.4至1.2億年的侏羅紀晚期,全球火山活動強烈,地處太平洋巖漿活動帶上的萬佛湖園區(qū),先后經(jīng)歷了四次大規(guī)模的火山噴發(fā),這些自地球深處噴出的熾熱巖漿冷凝后,形成了火山巖地貌區(qū)。
龍河口水庫
萬佛湖即龍河口水庫,是舉世聞名的淠史杭灌區(qū)的重要 組成部分,安 徽十大水庫 之一 。 龍河口水庫1958年動工興建,1960年建成受益,以后陸續(xù)興建配套設(shè)施,1969年最后竣工,歷時十 一個春秋!靶匏畮鞂崿F(xiàn)千年理想, 鎖蛟龍造福萬代子孫 ”。
老佛頂
原來龍河口水庫納曉天河、龍河和滑水河之水,諸河流自千山萬壑 ,最高峰便是萬佛山的“老佛頂”,海拔1359米,系 舒城 、桐城、廬江、 潛山等縣境內(nèi)的眾山之祖 。 老佛頂下丹峰上有一座高2米、寬1米的“自生石碑”,系舒城縣級保護文物。碑上有刻于清光緒年間的 “萬佛名 山”四個大字,歷百年 雨雪風霜而未湮滅,至今仍以蒼勁、秀逸的面容昭示游人。[2]
萬佛湖大壩
橫臥于栲栳山、中流砥柱和龍河寨三山之間。它是萬佛湖的主體工程,也是萬佛湖風景區(qū)最為壯觀最為動人心魄的景觀。新中國誕生不久,倍受旱澇災(zāi)害的舒城人民,在舒城縣委、縣政府領(lǐng)導(dǎo)下,先后動員20萬人次民工建設(shè)萬佛湖。工程自1958年11月開始至1960年2月主壩完工,歷時一年又四個月,大壩為粘土心墻砂殼壩,總長約1000米,底寬190.8米,壩高34米。總計完成土石方160萬立方米。如此巨大工程是在我們共和國三年最困難時期,龍舒人民用肩挑手推而筑成的。時任安徽省委書記曾希圣親臨工地題寫:“劈山引水灌溉良田千萬頃/興利除害造福子孫億兆年”。聯(lián)合國大壩委員會主席托蘭考察后,稱贊說:“非常了不起的工程”。萬佛湖建成以后,發(fā)揮了防洪、灌溉、養(yǎng)殖、發(fā)電和旅游等效益。2002年初開始,歷時5年對大壩進行灌漿防滲、白蟻防治、塊石護坡、防洪墻等加固措施,增建了壩頂觀景欄桿,綠化美化了壩中山。萬佛湖大壩是舒城人民用心血、汗水凝結(jié)的英雄豐碑。大壩上豎有趙樸初親筆題寫的“萬佛湖”一碑。它集中體現(xiàn)了龍舒人實事求是的科學(xué)精神、敢為人先的開拓精神、艱苦創(chuàng)業(yè)的奮進精神、顧全大局的犧牲精神、萬眾一心的團結(jié)精神,概而言之就是“龍河口精神”。它是舒城人民永遠的驕傲。
龍河口水庫
1958年動工興建,1960年建成受益,以后陸續(xù)興建配
套設(shè)施,1969年最后竣工,歷時十一個春秋!靶匏畮鞂崿F(xiàn)千年理想,鎖蛟龍造福萬代子孫”。水庫大壩為“粘土心墻沙殼壩”,全長1000多米,海拔高度75.4米,總計完成土方160萬立方米,巍然聳立在龍河寨和栲栳山之間。令人驚嘆的是,它完全是以人工肩挑手推的土法而筑成,堪列“世界之最”。原聯(lián)合國大壩委員會主席蘭希先生稱贊龍河口水庫大壩是一項“非常了不起的工程”。
龍河口水庫為何又稱萬佛湖?原來龍河口水庫納曉天河、龍河和滑水河之水,庫區(qū)流域面積達1111平方公里。諸河流自千山萬壑,最高峰便是萬佛山的“老佛頂”,海拔1539米,系舒城、桐城、廬江、潛山等縣境內(nèi)的眾山之祖。
自生石碑
老佛頂下丹峰上有一座高2米、寬1米的“自生石碑”,系舒城縣級保護文物。碑上有刻于清光緒年間的“萬佛名山”四個大字,歷百年雨雪風霜而未湮滅,至今仍以蒼勁、秀逸的面容昭示游人。
美食
砂鍋魚
“萬佛湖砂鍋魚頭”是以地道的萬佛湖鳙魚頭為原料,加上純凈的湖水,配以獨特的佐料,以文火燉制而成。其味鮮美,口感獨特,鮮而不腥,肥而不膩,腴嫩汁濃,湯色乳白,高蛋白,低脂肪,且含有豐富的鉀、鈉、鐵、磷、硒等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,維生素A的含量最高,達34毫克/100克,符合現(xiàn)代人對健康食品的追求,屬真正的綠色食品。
魚頭
選取萬佛湖中出產(chǎn)的鰱、鳙魚頭,洗凈加佐料,用萬佛湖水,放瓦罐以火燉之。燉開幾滾后用文火慢慢熬燉,直至湯濃乳白。萬佛湖魚頭,由于水質(zhì)清純,魚頭新鮮,肉質(zhì)柔嫩,味道十分鮮美。
鮑魚
選取萬佛湖中雞腿魚、沙錐魚,洗凈放入鹽水中加調(diào)料浸泡24小時至30小時,取出后用清水洗過晾干存放。食用時先用油煎,再放佐料蒸之。其魚味濃郁,肉質(zhì)松軟,香味可口,色澤泛紅,咸淡適宜,是品茶或飲酒的絕妙佳肴。
蒸魚
選用萬佛湖中的白魚、厥魚、團頭魚制作的蒸魚分外鮮美。萬佛湖
蒸厥魚嫩如豆腐,鮮軟異常,為人稱道。此外萬佛湖醉蝦、萬佛湖蝦胡湯也很有名,它們和萬佛湖魚頭、萬佛湖鮑魚、萬佛湖蒸魚被人們稱為“萬佛湖美味五朵花”。與萬佛湖“水族”相得益彰的是萬佛湖山上的“山珍”。
徽菜系又稱“徽幫”、“安徽風味”,是中國著名的八大菜系之一;詹说膫鹘y(tǒng)品種多達千種以上,其風味包含皖南、沿江、沿淮三種地方菜肴的特色。皖南以徽州地區(qū)的菜肴為代表,是徽菜的主流與淵源。其主要特點是喜用火腿佐味,以冰糖提鮮,善于保持原料的本味、真味,口感以咸、鮮、香為主,放糖不覺其甜。
品質(zhì)優(yōu)良的綠色食品,源于良好的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,而萬佛湖鳙魚生長的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十分優(yōu)良。萬佛湖群山環(huán)繞,綠樹成蔭,湖面開闊,水質(zhì)清新。上游為群山疊嶂、森林覆蓋的大別山。積水面積1000余平方公里,有隨雨水入湖的大量天然餌料,無需任何人工飼養(yǎng)。其產(chǎn)品通過國家環(huán)?偩钟袡C食品發(fā)展中心的有機食品認證,榮獲“安徽省無公害農(nóng)產(chǎn)品”、“安徽省名牌農(nóng)產(chǎn)品”和“六安市知名商標”稱號,成為國家第二家、安徽第一家有機魚生產(chǎn)基地。
萬佛湖有50平方公里的天然養(yǎng)殖水域,年產(chǎn)鳙魚約100萬公斤,成魚大都在2-4公斤左右,充裕的產(chǎn)量確保了縣內(nèi)市場的供應(yīng)。為精心打造“萬佛湖砂鍋魚頭”的品牌,由舒城縣旅游飯店協(xié)會倡議,金水灣度假村、萬佛湖休閑度假村、在水一方溫泉度假村等10多家賓館、飯店達成公約,做到鮮魚統(tǒng)一由萬佛湖漁業(yè)公司直供,統(tǒng)一標準、統(tǒng)一質(zhì)量、統(tǒng)一價格,不宰客,不欺客,以優(yōu)良的品牌信譽,取得市場和游客的認可。游客可以選用大、中、小三種不同規(guī)格的萬佛湖砂鍋魚頭,而價格也比較便宜,在48元至98元間。愿萬佛湖秀美的山水給你留下難忘的記憶,愿萬佛湖砂鍋魚頭給你留下無窮的回味!
舒城古屬舒、廬二州,早在唐宋時代產(chǎn)茶既有盛名,并被列為貢品。據(jù)《新唐書·地理志》記載:“土貢中列有茶的共有17州,有…廬州”;《建炎雜記》載:“廬州,有舒城王同茶場”;清嘉慶十一年(1806年)《舒城縣志》載:“茶,出曉天主簿園、毛坦廠”;《宋史·食貨志》、《夢溪筆談》等都記有舒州茶葉。
湖水
湖水清澈如鏡,水質(zhì)清新,經(jīng)國家環(huán)保部門抽樣監(jiān)測,屬地表二級水質(zhì),可直接飲用。
花茶
關(guān)于“舒城小蘭花茶”的起源,我國著名茶學(xué)專家陳椽教授著《安徽茶經(jīng)》載:“傳說在清朝以前,當?shù)厥、紳階層極為講究蘭花茶生產(chǎn)”,由他主編的《中國名茶研究選集》和《制茶學(xué)》中闡明,舒城小蘭花茶與碧螺春、太平猴魁、涌溪火青、六安瓜片、鐵觀音等名茶同在清朝創(chuàng)制。據(jù)此,蘭花茶迄今至少已有二百多年歷史。為何叫作蘭花茶?茶區(qū)還有一些有趣的傳說:一說清朝年間,舒城白桑園有一名叫蘭花的姑娘,心靈手巧,炒出的茶葉香味突出,形似蘭花,山東茶商十分喜愛,隨出高價包收,于是蘭花姑娘拼命地日夜兼制,不幸勞累過度而亡,鄉(xiāng)親們?yōu)榧o念她即將此茶取名蘭花茶;一說清朝末年,舒城磨子園黃家灣茶農(nóng)沈興余,制茶技術(shù)精湛考究,所制茶葉具有濃郁的蘭花香,深得桐城茶行老板鄭國英贊賞,稱其茶形若大麥苞,香如蘭草花,蘭花茶就因此而傳開。由此看來,蘭花茶的名稱主要是由其“外形芽葉相連似整朵蘭花,內(nèi)質(zhì)具有幽雅的蘭花香”的品質(zhì)特征而得。